9月10日下午,《艺术从连云港谈起——书画历史上的惊艳》讲座在公司通灌校区诚意楼报告厅举行,学院部分教师及2023级全体新生240多人参加。本次讲座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导、韩国牧园大学博导、中国当代“十大优秀艺术家”穆家善教授主讲,bat365中文官方网站主办,《新丝绸之路》杂志社协办。
![](/__local/D/F8/23/834E2FAE349BABCBD7A6CB2036F_234C2F0F_3EDFD.jpg)
“提起连云港,你们会想到什么?”讲座伊始,穆家善教授向艺bat365中文官方网站的员工们询问关于连云港的初印象。穆教授向同学们介绍到,孔子曾携弟子途经连云港,吴敬梓曾在赣榆读书,《镜花缘》的作者李汝珍是连云港人,中国草书的源头《神乌赋》出土于连云港,连云港《苏马湾界域刻石》是隶书的源头,唐楷、篆刻追根究底也来源于连云港,连云港的艺术成就不胜枚举。
![](/__local/2/0C/2E/7EFA2400197A4878655363543B7_5D2A5FA1_1505C.png)
面对大一的新生,穆家善教授告诉他们思维和想象的重要性。他拿起一支圆珠笔问道:“你们看到了什么?”有的同学表示:“这不就是一支笔吗?还能看见什么?”而有的同学则认为他看见了数字“1”。可是穆家善教授却说:“我看见了未来!”顿时会场内响起了阵阵掌声。“我看到了文化的传承,我看到中国未来无限的光明,而在座的同学们就是中国的未来!”
从连云港的艺术文化谈到中国十大汉隶名碑,从一支笔讲到中国的未来,穆家善教授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告诉同学们,作为艺术设计的员工,需要明白知识的可贵以及思维的价值。但掌握这些还不够,“我再给同学们增加一个‘脑袋’!这个‘脑袋’就是手,要学会用手去思考,任何想法都要用手去实践!”
![](/__local/4/3C/C6/9C309B2B9479022DC0C7E3D545C_18700380_14CE2.png)
座谈会的最后,穆家善教授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,并现场表演书法,为学院题写院风、院训。
![](/__local/C/2A/E9/18C074CA4CF17686B8AA864A91D_56650AF7_13EEC.png)
![](/__local/1/AE/CA/457D74D5078DDC4636A6A78154D_D333B0ED_135C6.png)
穆家善教授的讲座紧密联系连云港历史文化实际,让老员工们耳目一新,吸引他们高度关注。穆教授讲座现场多次高潮迭起,掌声、笑声不断。
![](/__local/0/5C/57/0F2EA560E39900E02153955A8E2_91B66704_4DFB5.jpg)
讲座由公司副经理曾英主持,公司党总支书记李春,中国书协会员,连云港市书协副主席、著名书法家陈凤桐,连云港市西游记研究会会长、江苏海洋大学教授刘平昌,《新丝绸之路》杂志社总编许振华,海州区美术协会主席、市人大代表陈立新,连云港市公安局原老干部处处长、全国劳动模范张思山等出席讲座。